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做天天吃中文|久久综合给久合久久综合|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 
    
    <delect id="ixd07"></delect>

       找回密碼
       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汶上信息港 教育考試 查看內容

      改革開放30年 我國高考錄取人數提高15倍

      2010-1-12 22:21| 發(fā)布者: 中都社區(qū)| 查看: 124| 評論: 0

       

      1977年恢復,當年考生570萬,錄取新生27萬。改革開放以來,從1978年到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約1.28億,錄取總數約5386萬,其中,1999年實施高校擴招政策至2008年的錄取人數約4010萬,十年間高考報名人數占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報名總數的50%,錄取人數占錄取總數的75%。

      1978年錄取人數約40萬,錄取率為6.8%,2008年錄取人數約600萬,錄取率為57%,2008年的錄取人數是1978年的15倍,錄取率相比則提高了50個百分點。

      (一)積極平穩(wěn)實施改革,不斷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招生制度

      ──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中前進、探索中完善。在恢復統(tǒng)考之初的1978年,教育部就積極改革,決定對少數特別優(yōu)秀的青年采取保送的辦法,不唯統(tǒng)考選拔特殊拔尖人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行高考科目設置改革、高校招生并軌改革等,都積極適應了當時經濟社會和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在最近十年,高考制度進行了兩次重大的改革。

      ──世紀之交的1998年至2002年進行了一輪系統(tǒng)深入的高考改革。在考試內容、考試科目、錄取手段以及考試次數等四方面深化改革。考試內容改革體現在命題上,通過命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命題范圍遵循中學教學大綱,但不拘泥于教學大綱,更加注重對考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實行“3+X”科目設置方案,“X”由高等學校確定考試科目,進行建立在相關文化科目基礎上的綜合能力測試(如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等),考生根據所報志愿參加高校所確定科目的考試,增加高校和考生的選擇性;特別是高校招生網上錄取遠程化的全面實現,不僅使高校招生節(jié)省了時間、人力,而且更加規(guī)范、公平,實現了高校招生錄取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2003年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對高考改革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制度設計,提出了明確的改革目標,即逐步建立以統(tǒng)一考試為主、多元化考試和多樣化選拔錄取相結合,學校自我約束、政府宏觀指導、社會有效監(jiān)督的高等學校招生制度。

      ──近五年來高校招生實施綜合改革,高考改革全面持續(xù)平穩(wěn)深化。綜合改革就是要加強對高校招生考試、錄取和中學綜合評價的統(tǒng)籌,促進高考改革與中學課改、統(tǒng)一考試與綜合評價、考試改革與高校錄取改革的結合,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和完善對普通高中學生的綜合評價制度,對高中學生學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客觀評價,為高校招生選拔提供參考依據;二是深化高考自身改革,由各省根據本省實際確定是否增加選考內容,考試科目一般為語文、數學、外語和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三是推進高校選拔錄取模式和方式改革,著重于高水平大學、高職院校兩端改革,中間大多數院校相對穩(wěn)定。

      具體有五項改革取得了進展:①2008年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等高中新課程實驗省區(qū)試行高考新方案,逐步實現高校招生評價體系多元化;②深化考試內容改革,進一步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注重對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③推進高校選拔錄取模式和方式改革,2003年開始的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增至2008年的68所,大力選拔各類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探索完善高水平大學多樣化選拔評價機制;④2007年起步、2008年在8省2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及京津滬渝四個直轄市部分高職院校開展單獨招生改革試點,探索符合職業(yè)教育規(guī)律和特點的人才選拔模式,提高高職教育的生源質量和辦學水平;⑤2004年至2006年在北京、上海等16個省市完成的高考自主命題改革,基本形成了國家和部分省市有機結合、標準統(tǒng)一的高考命題工作新格局。

      (二)綜合治理考試環(huán)境,確保高考安全有序

      ──2004年經國務院同意,建立了國家教育考試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教育部、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監(jiān)察部、信息產業(yè)部、國家保密局、武警部隊總部等部門組成,提出了“四整治”、“六加強”的任務要求。

      ──加強考試誠信教育,弘揚“誠信考試光榮、作弊違紀可恥”的社會風尚。2005年建立了考生簽訂“誠信承諾書”和誠信檔案的制度,考生參加國家教育統(tǒng)一考試的誠信狀況記入考生的電子檔案以及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數據庫,供高等學校、招生單位和用人部門查詢,作為考生是否錄取的重要依據之一。

      ──建立了一系列考場考務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2004年教育部發(fā)布第18號令《國家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并從2005年起制定年度高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務工作規(guī)定,細化各環(huán)節(jié)管理要求。

      ──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建設,考場須有符合要求的電子監(jiān)控以及可以阻斷各種有害信息傳遞的技術設備,2008年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銜發(fā)出關于加強防范和打擊非法利用無線電設備在國家教育統(tǒng)一考試中作弊等行為的通知,加大處罰力度,考風考紀明顯好轉,高考違規(guī)率2008年首次降到萬分之三以下,處于歷史最低點。

      (三)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確保公平公正

      ──自2005年開始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以信息公開為核心,明確“六公開”、“六不準”,在管理、監(jiān)督、服務等方面著力建設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高校招生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四年來的實踐得到了社會各界及輿論的充分肯定。

      ──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每年開展重點專項治理,力爭取得切實成效。2005年以來,對招生亂收費,違規(guī)錄取和體制外招生、非法中介詐騙、獨立學院招生以及軍校違規(guī)招收地方委培生等問題進行整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并完善招生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招生章程及廣告審查制,并從2007年開始實行嚴格的新生學籍電子注冊制度,違規(guī)招生、亂收費等現象基本得到根治,各地招生違規(guī)舉報量較幾年前下降50%~70%,一些省市和一批高校實現了“零投訴”。

      ──對各省高考加分政策、項目及分值進行清理規(guī)范,實行年度備案制,采取公示、測試等方式嚴防考生加分資格弄虛作假。

      ──與公安部通力合作,2005年聯銜發(fā)出關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生報名資格審查工作的通知,對“高考移民”嚴厲查處,維護考生合法權益。

      ──嚴格規(guī)范獨立學院、定向就業(yè)招生、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保送生、非通用語種等特殊類型招生,取得顯著效果。

      ──2006年以來落實國務院作出的關于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wěn)定招生規(guī)模的戰(zhàn)略決策,對高校招生計劃的編制和執(zhí)行實行全口徑、全過程監(jiān)控和管理,保證了招生計劃的嚴肅性,有效控制了錄取規(guī)模。

      (四)加大調控力度,發(fā)揮高考促進教育公平的作用

      ──促進招生區(qū)域公平。近年來,招生計劃新增部分主要向西部傾斜,并從2007年起實施“協作計劃”由東部省份對口支援中西部升學矛盾較大的地區(qū),西部省份招生來源計劃或本科計劃增幅自2000年以來均超過全國平均增幅。

      ──2003年高校錄取的農村生源首次與城鎮(zhèn)生源持平,2006年進入大學的新生中農村生源超過城市生源,達到52.5%。

      ──女生錄取比例逐年提高,2007年女生占報名總數的比例為47.3%,而女生占錄取總數的比例則是49.9%。

      ──少數民族考生的錄取比例近五年高于全國平均錄取率1~4個百分點。

      ──教育部直屬院校在屬地的招生計劃比例總體成下降趨勢,2008年比2004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

      (五)優(yōu)化招生服務,進一步提高高考的社會滿意度

      ──以考生為本,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取消年齡和是否結婚的限制,取消中等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生限報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限制。

      ──為緩解高溫天氣和自然災害對高考的不利影響,有利于考生發(fā)揮水平,經國務院同意決定從2003年起將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時間提前一個月,改為每年6月7、8、9日。

      ──為維護考生的受教育權益,體現高等教育的人文關懷,教育部與衛(wèi)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于2003年將原來剛性的高校招生體檢標準改為柔性的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為方便考生咨詢,連續(xù)六年舉辦“高考網上咨詢周”活動,2008年有2000多所高校上網接受咨詢,訪問人次超過1000萬;建設“陽光高考”信息平臺,設置公開公示專欄版塊,集招生宣傳咨詢于一體。

      ──采取多項措施提高考生志愿滿足率、降低高分落榜率,2008年湖南、江蘇、浙江、上海、遼寧、安徽等省市實行平行志愿改革,內蒙古實行實時在線填報志愿,考生志愿滿足率由2002年的70%左右上升到90%以上。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指導、幫助四川、甘肅實施高考史上首次大規(guī)模延期高考,積極協調有關高校盡可能將招生指標向兩省傾斜,切實體現對災區(qū)考生的關心關愛。

      通過三十年來的努力,極大地維護了高考制度的權威性、公平性和科學性,廣大考生和人民群眾對此高度認同。實踐證明,高考制度總體上是一個公平合理的好制度,為教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為國家選拔人才和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最新評論

      QQ|本地廣告聯系: QQ:905790666 TEL:13176190456|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汶上信息港 ( 魯ICP備19052200號-1 )

      GMT+8, 2025-7-4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頂部